緊扣國之大者 維護糧食安全
——面向糧食安全與人民需求的中國種業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順利召開
日期:2021-09-28來源:學術交流處
2021年9月26日,由我會承辦的“種子種業與糧食安全系列高層次專家研討會”第二次會議在京召開,聚焦“面向糧食安全與人民需求的中國種業發展”相關熱點,由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劉旭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隆平高科副總裁楊遠柱等20余位院士專家參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糧食安全和滿足人民需求的“源頭”。面對糧食安全的大考,我國種業需要解答豐收之卷。
與會專家從技術、產品、體系等角度分析研判了我國種業發展道路。謝華安院士結合育成高產、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種“汕優63”的歷程,為未來我國水稻育種提出了“四性綜合”的育種目標。蓋鈞鎰院士剖析我國大豆育種前沿進展,為作物育種提出了發展方向與種質資源利用體系建設等九項重要命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賈亞雄研究員介紹了我國畜禽育種的總體情況,并對畜禽種質資源防退化保護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種質資源中心主任李立會研究員圍繞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對種質資源原始創新和專利保護提出了建議。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陳紹江教授重點介紹了單倍體育種技術在玉米品種選育中的技術性突破和在其他品種育種中的應用前景。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揚勇研究員介紹了蔬菜育種由耐儲存向滿足食味營養需求的轉變路徑和技術需求。來自企業和科研教學單位的專家通過研討種質資源保護鑒定、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優質農產品育種方向等議題分享了觀點,從多個維度對建設商業化育種體系提出了意見建議。
本次會議是2021年中國農學會學術活動月活動之一。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通過深入研討交流,為種業振興提供新思路,為維護糧食安全和滿足人民需求提供有益借鑒。
附件: